蜱蟲奪命︱62歲父被蜱蟲咬發燒暈倒入院8日亡 女兒悲痛:爸爸永遠離開了我們

健康資訊

撰文: 黃堯姿

發布時間: 2024/05/31 17:10

最後更新: 2024/06/02 08:21

分享:

分享:

【蜱蟲/發燒/新型布尼亞病毒/蚊蟲叮咬】別小看蚊蟲叮咬,隨時可奪命。內地一名62歲男子在戶外工作期間被蜱蟲叮咬,沒想到僅兩星期內便發病,入院8天後從此與家人陰陽相隔。其女兒悲痛欲絕,坦言從沒有想過一隻小蟲可以奪去爸爸的生命。

最新影片:

以為普通蟲咬 沒有正視

內地一名23歲女網民在社交平台「小紅書」發文,指父親近日因為被蜱蟲叮咬後處理不當去世。女事主指,62歲父親5月初在工作期間被蜱蟲叮咬,但當時不以為然,「因長年在山上,從小就見過這種蟲子,覺得被咬了不會怎麼樣」。故此,父親知道被叮咬後亦沒有告知家人。

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 疑曾被蜱蟲叮咬

5月16日,父親突然發燒暈倒,起初以為普通感冒,到醫院驗血後發現血小板和白血球偏低,一度以為是白血病,將父親轉介至大醫院治療。兩天後,父親情況急轉直下,「突然全身抽搐、吐血」,醫生立刻搶救,繼續留醫觀察。翌日,驗血報告結果顯示父親並非白血病,正當女事主鬆一口氣時,獲悉父親很大可能是病毒感染,情況比想像中更為嚴重。留院這幾天反覆出現心率過低,醫生多次搶救後轉至深切治療部,同日亦確診父親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(一種常見於蜱蟲身上的病原體)。

入院8天病逝

隨後幾天,父親病情不但沒有好轉,更開始出現器官潰瘍、內出血、氣管出血等情況,讓家人憂心忡忡。5月22日,醫生告知女事主要有心理準備父親可能撐不久,情況很糟糕。最終父親在24日病逝。

女事主悲痛欲絕,坦言沒有想過被蟲叮咬後會奪命,提醒大家要小心,

我們從來沒有想過,一隻小小的蟲子能帶走一個人的生命,希望可以宣傳一下蜱蟲的危害,讓更多人重視起來,儘早治療。

正確處理蜱蟲叮咬方法

台灣急診科醫生翁梓華曾在其Facebook專頁指出,夏天是蜱蟲的繁殖期,特別偏好於潮濕陰涼的環境中,不少人行山或戶外活動時容易被蜱蟲叮咬。翁醫生指,當人被蜱蟲叮咬時,因為蜱蟲會分泌麻醉劑,故人大多時候不會有感覺,而蜱蟲叮咬的位置通常都是不容易被摩擦到的地方,如:髮際線、腋下、鼠蹊部、腰部等。

由於蜱蟲吸血需要24小時以上,很多時候病人來急症室求診時,蜱蟲通常會緊黏在皮膚上,難以拔除。翁醫生提醒,當發現被蜱蟲叮咬後,有2大原因不能夠直接徒手拔除。

  • 1. 容易誘發感染:由於蜱蟲口器黏得太緊,基本上拔完的時候,口器還會留在皮膚上,這樣反而會製造出一個直接對外的通道,容易誘發後續感染。
  • 2. 將受污染的血液擠回身體,誘發感染:徒手拔除會按壓蜱蟲身體,導致吸進蜱蟲身體內的血液回流人體。因蜱蟲本身帶有鉤端螺旋體的病原體,如果血液回流,可能就會連同病原體擠到身體內。

故此,當發現被蜱蟲叮咬後,可以遵從以下方法處理:

  • 如有「硬蜱移除器」可以自行移除,再前往急診施打破傷風疫苗和使用預防性抗生素,避免「萊姆病」
  • 或直接到急症室由醫生直接拔除,再使用抗生素

避免蜱蟲叮咬5大重點

據本港食物環境衞生署資料顯示,蜱蟲在各個發育階段都要吸血才能夠成長,而牠們吸血前的身體大小由2毫米至12毫米不等。蜱蟲可以透過吸血傳播病毒,例如巴貝西蟲病、萊姆病、寇熱及斑疹熱等,而人類的傷口或眼睛接觸到可傳播疾病的蜱蟲屍體或蜱類,都可能受到感染。如果要避免被蜱蟲叮咬,可以留意以下5大預防措施︰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6招預防感染蜱傳斑疹熱

萬一發現自己遭蜱蟲叮咬,甚至鑽入皮膚,不要用手直接接觸,甚至擠破,更不能在被咬時用水沖。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,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,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。不要生拉硬拽,以免拽傷皮膚,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。取出後,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,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,如出現發燒、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,要及時就診,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,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